当前位置:首页 > 期刊 > 《中国中药杂志》 > 2017年第11期 > 正文
编号:13047609
赭曲霉毒素A快速检测方法研究进展及其在中药中的应用前景(2)
http://www.100md.com 2017年6月1日 《中国中药杂志》2017年第11期
     2.2 流式微球技术 流式微球技术是将荧光编码微球与流式细胞仪相结合的新型技术,该技术可以实现高通量同时分析样品中的多种待测目标,现今已广泛应用于食品、农产品和环境等领域的快速检测,尤其是小分子物质包括农药和真菌毒素的高通量多目标的快速检测[15-18]。

    肖昌彬等[19]利用流式微球技术检测中药麦芽中的OTA含量,其将荧光编码微球与牛血清白蛋白-OTA(BSA-OTA)偶联形成微球-蛋白包被抗原偶联物,将简单前处理后的麦芽样品加入到复合物溶液后,使样品中的OTA与微球-蛋白包被抗原偶联物共同竞争OTA特异性识别的生物素修饰单克隆抗体,加入荧光探针(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羊抗小鼠二抗,FITC-IgG)孵育1 h后,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微球表面的平均荧光强度,从而实现麦芽中OTA的定性和定量检测。该方法检出限能达到0.12 μg·L-1,基质干扰小,加样回收率在93.9%~97.4%,RSD小于3.6%,且线性良好,R20.989 2。16批实际麦芽样品中,检测到2个阳性样品,最高量3.83 μg·kg-1,且与LC-MS-MS的确证结果一致。该技术与其他分析方法相对比,每次检测所需试剂少,样品消耗量低,因此检测成本也较低[20],对于中药材中赭曲霉毒素A或其他同类真菌毒素的快速检测具有巨大前景 ......
上一页1 2 3 4 5 6下一页

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,全文长 5239 字符